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随着各地的气温不断升高,电动车起火爆炸的新闻也逐渐多起来了。
前两天,安徽一小区的地下车库发生了一起新能源汽车起火爆炸的事故。这起事故有一个可怕的地方——在消防员正在施救的过程中,该辆汽车还发生了连续的爆炸。幸好消防员保留了足够的距离,没造成伤亡。
距离安徽事故发生还不到24小时,杭州也发生了电动车自燃爆炸的事故,而且同样的,在消防员施救的过程中,车辆也同样发生了二次爆炸。整起事故烧了足足20多分钟,直到烧剩一个铁架子才结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就是电动车自燃事故可怕的地方——不仅频发,起火爆炸的速度快,而且很难扑救,最后的结局往往就是烧到没有可燃物为止。这对于车主个人、施救的消防员,甚至整个社会,都是一种极大的安全隐患。
电池安全一直以来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最近几年也有不少主机厂开始往这方面去“卷”,从最初仅仅是火烧、撞击等国标要求的试验,到后来的针刺试验、枪击试验。咱们中国品牌的电池安全在一些负责任的车企的推动下得以长足的进步。
可这真的就够了吗?显然并不!
“汽车安全要求再多也不过分。”吉利汽车集团中央研究院副院长任向飞在极限测试吉利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的直播中说道。他们也研发出来的神盾电池安全系统,把针刺试验这一行业内公认的电池试验领域的“珠穆朗玛峰”视为入门标准。
比国标难数倍的电池安全试验
在中汽中心新能源试验中心进行的这一场专业试验中,我们看到了一块基于吉利神盾电池安全系统打造的动力电池被放入深度为1米、浓度为3.5%的氯化钠溶液里;看到了一块电池包连续三次从2米的高空自由落地到水泥地面;还看到了工程师直接用火烧电池包,模拟电池包被外部燃烧的场景。
不出意外,吉利的神盾电池安全通过了这三个试验,且在分别静置两个小时后——火烧的试验静置了24个小时,没有发生电解液泄漏,亦未起火、爆炸。
很多人都觉得吉利这种规模的车企造出来的电池包通过国标要求很正常,故而看完后也没什么感觉。但你可知,吉利这些试验已经远远超过国标的要求。用一位媒体人的话来讲便是:“吉利做这些试验,应该是不打算放过自己。”
例如,在海水浸泡试验中,国标只要求“海水”没过电池包2个小时即可。但吉利把它放到了1米的深度——深度越大,水压也越大,对气密性的要求也就越高,而且足足浸泡了24小时。浸泡过后,电池包不仅没泄漏、起火和爆炸,就连绝缘电阻值测试结果也仅为48.6兆欧/伏,远低于国标要求的100欧/伏。
在跌落撞击试验中,国标只要求一个电池包只需做一次跌落试验,而且自由落体的高度仅为1米。但吉利的标准是同一个电池包从2米的高空分别以底面、左侧面、右侧面连续自由落体到水泥地面。
还有就是火烧试验——这是电池包最怕遇到的情况了,国标只要求直接燃烧70秒+间接燃烧60秒即可,但吉利还是选择了不放过自己,直接燃烧了足足105秒,间接燃烧也有90秒,时长都分别比国标要求的多出50%。
大家都能做到的,吉利做到更优
当然,对这些试验不熟悉的人可能还真是没什么感觉,只有对比之后才能感知到其厉害。可惜的是,我没办法对比出吉利这个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的厉害之处,因为业内还没有谁用如此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唯一可以对比的就是业内有其他车企做过的针刺试验。
在这项试验中,吉利选择了用国标要求中最粗的8mm的钢针,以25mm/s的速度从垂直的角度贯穿以磷酸铁锂为基质的电芯。在贯穿的整个过程,乃至到后来静置1小时,电芯没有起火爆炸;静置24小时后,电芯恢复到环境温度。
这个结果和其他车企早些时候做的是一样的——没起火爆炸,甚至没有浓烟,最大的区别在于测试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早期比亚迪做的针刺试验中,其电芯的表面温度最高可去到60摄氏度;之后有主机厂以整包电池做针刺试验,也即带有降温系统,但温度最高也去到了51.1摄氏度。吉利的神盾电池在测试的过程中,电芯表面的温度并没有超过40℃,比之前两家要低30%左右。
可能有人会觉得:“不过是差十几摄氏度而已,反正大家都没有浓烟,更没有起火爆炸。这样卷下去有意义吗?”老实说,单从试验的角度,确实没差多少,因为国标要求的仅仅只是不起火不爆炸,没对温度有具体的要求。
但是,试验永远只是试验,永远没办法百分百模拟用户真实的使用场景——真实的场景可能要比试验的场景严重得多。所以,要想尽可能地保护用户,也只有在同一个试验中不断地提高成绩。
就好比碰撞测试,现实中的交通事故要比碰撞机构模拟的场景严重得多,但对于主机厂来说,没办法把每一个场景都复现,然后逐一进行测试,只能在同一个规程下不断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不仅仅止步于所谓的“五星评价”。
神盾电池四大测试均在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进行。
把电池安全融入整个架构中
“神盾电池的全称叫做神盾电池安全系统,不仅传承吉利“安全基因”,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是一套基于‘电池’融合了架构、整车、智控、云端安全的‘无盲区’安全防护系统。”在直播中任向飞向我们介绍。
基于这一个理念,神盾电池安全系统涉及到四大安全标准——基础安全、整车安全、智能安全和健康安全。
上面提到的试验其实考验的就是基础安全,也即电池本身的安全系数,这涉及从电芯到整包的安全技术。
例如,神盾电池的电芯之所以在针刺后温升不高,原因在于它采用了低反应活性电解液和耐热涂层涂覆技术,从源头上就抑制住热量的产生;而其整包电池之所以不怕摔,是因为它的组装技术用上了“田字型”电池结构进行保护。
多种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的安全系数达到行业内顶尖的水平。上面提到的试验只是神盾电池的极限测试中的一小部分,事实上,在这之前,神盾电池已经以全场景极限工况进行100多项电池包级测试。
在直播的最后,主持人播放了下一弹电池安全测试的预告片。这一次复现的就是电池装车后,用户最可能出现的场景,例如托底、侧撞等等事故。这里涉及到的内容就是四大安全标准中的“整车安全”。
刚刚提到,神盾电池的电池包已经有着非常高的安全系数了,即便在2米的高空自由落地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试验仅仅只是试验,现实生活中可能还会有更极端的情况,所以吉利从整车的碰撞安全入手着重升级了电池包周边的防护性能,例如用上了7系铝合金防撞梁、一体式热成型硼钢门环等,不仅保护到电池,也让整车的碰撞安全上升了一个层级。
四大安全标准中,最难呈现但却是最重要的就是“智能安全”。俗话说,预防胜于治疗。不管治疗手段如何高超,对于身体来说始终是一种伤害。这种伤害对于动力电池来说,往往是不可逆的,必然会给车主造成重大损失。
在“智能安全”方面,“BMS 3.0电池医生”以吉利独创“多维融合AI决策算法”,对电池安全进行7×24小时的全天候监测,能够实时感知在线车辆的“三电”安全状态,实现云端在线实时诊断和故障统计分析等诸多功能。
吉利神盾电池的最后一项安全标准是最容易被其他车企忽略的。去年中汽中心基于《CCRT 2021版规程》对8款电动车——售价都不便宜——进行了电磁防护的测试,结果显示,只有三款车的得分超过60分,还有一款车直接拿下“零分”。
针对这一痛点,神盾电池首创深入细胞层级的电磁防护体系,对高压电池包内部、高压电缆、电池、电驱等系统,都采用了有效的降辐射措施,对“电磁敏感人群”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
首款搭载神盾电池的吉利银河L7已经获得了国内首张新能源汽车电磁防辐射001号证书,可谓是树立起电动车电磁防护的安全标杆。
由此可见,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并不是简单的一项技术,而是吉利以体系能力造车的一个缩影,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安全实验室、电磁辐射安全实验室、整车安全实验室以及可提供强大算力支持的星睿智算中心的技术中心作为支持。
这个技术中心,吉利称之为“神盾新能源安全技术中心”。
这个技术中心的成立,意味着吉利已经把电池安全升级到和整车安全同样重要的位置,而不仅仅只是整车安全下的一个分支,所以它能从产品全生命周期制定符合“神盾标准”的技术规范,将电池安全的观念输送到整车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
如此重视电池安全的车企,纵观整个行业,还真没有几个。
关键词: